白氏公益论坛

标题: 《白居易在洛阳的民间传说》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8-26 14:46
标题: 《白居易在洛阳的民间传说》

作者:白 剑



    白居易晚年在东都洛阳度过了十八个春秋,卒后葬于龙门东山琵琶峰上。后裔繁衍,世居洛阳。白氏后裔以先祖功德为荣,流传许多传说故事,生动感人,充分反映了白氏后裔对先人的无限崇敬和爱戴。

一、神鹿引路

  元朝末年,洪武兵伐中原,元顺帝失位,洛阳大乱。白氏族人百余人,各奔他乡避乱,大多外逃未归。白居易32代孙白介、白超兄弟二人,为避兵乱,西逃宜邑,居宜阳城北门里。洪武定位十四年,介公归迁洛城南庄,超公则安居宜邑。介公归洛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赴香山拜祭先人。家人备好祭品,一行十余人,经伊河,船夫闻讯,争相摆渡。介公欲付银两,船夫连忙谢绝:“不能收,不能收,若不是白氏先人当年开凿八节滩,我们仍得下水推舟矣!”

    由于连年战事,白居易墓碑毁茔平。琵琶峰周围,杂草丛生,介公等人几经周折,仍未找到先茔。介公心思:“难道我白氏裔孙从今无从祭祀祖宗不成?”忽然,众人面前出现一只黄色神鹿,介公对众人言:“定是先人显灵,神鹿引路。”于是,众人尾随神鹿而行,至公墓前,神鹿消失。介公等人果然在草丛中发现白公墓残碑。介公等人见祖茔如此残状,怆然泪下,决定重修。经过两年的精心筹划,于明洪武十六年春,重修白居易墓,又将白氏宗谱整理成册,使白氏谱系免于断续。迄今,白氏后裔对介公修祖墓,续族谱之事,有口皆碑。

二、将军拜墓

  民国年间,大军阀吴佩孚住兵洛阳,欺上压下,独霸一方。冯玉祥大将军奉命讨伐,围城三天,仍攻不下,且士卒伤亡残重,军心混乱。冯大将军心如火焚,当晚,视察军情,月光下,发现白居易之墓,令随从退下,亲拜白公墓。叩毕,仰头道:“诗神在天之灵,倘若保佑吾顺利攻克洛阳,定为汝修墓。”冯将军拜墓后,次日,再次组织攻城,果然,一举攻克洛阳。吴军节节败退,吴佩孚也被赶出洛阳。

    庆功宴后,冯将军继续西征,因军务繁忙,竟忘记了修墓之事。行至陕西潼关,忽有一白发老翁从天而降,拦住大将军的高头大马,大将军问道:“哪道神仙,因何挡道?”老翁反问:“将军可记得洛阳之战,琵琶峰前许诺老翁之事?”冯将军如梦初醒,立即下马道:“诗神请回,三日之后,定返洛修墓。”待冯大将军话音刚落,老翁已悄然消失。冯玉祥将军迅速回马,重返洛阳,专程修复了白居易墓。修墓时,他惊奇地发现,琵琶峰乃是一座石山,唯有一天然洞穴安葬白公,惊叹:“真乃绝地也!”从此,大将军冯玉祥拜修白居易墓之事在洛阳民间传为佳话!

三、白牡丹

    白居易墓前有一牡丹池,种植着清一色的白牡丹,盛开时节,如玉似云,十分耀眼。据说,这是白居易生前的蓄意安排。

    相传,唐元和年间,不知从何处吹来一阵风:“红牡丹为富贵,白牡丹不吉祥。”片刻,白牡丹被一一掐掉,有些种花者干脆将白牡丹连根拔掉,任意遭踏。此时,白公因母病逝,辞官丁忧三年,初回朝中,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公“兼济天下”之志不能实现,十分苦恼。见白牡丹被如此冷落,联想自己的处景,随吟诗道:“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白公怜悯白牡丹,他将被抛弃的白牡丹收集起来,“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从此,白府只植白牡丹,至晚年居洛阳履道里,所养植的白牡丹已是琼玉满园。这年冬季,白府院内的白牡丹忽然开放,与白雪竞美,而且花大出奇。白居易请来亲朋友好友以及“九老会”的成员前来赏花,轰动洛阳。赏花毕,公设酒宴招待众人,送别客人回府,忽见一群美貌少女着白衣,戴玉花,从牡丹丛中走来,在他面前翩翩起舞,放声高唱:“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下漫夸兰……”白公酒醒后,欣喜不尽,意识到白牡丹才是真正的“牡丹仙子”。临终,他嘱咐家人一定要在墓前种值白牡丹。   

四、一白二姓

  在洛阳白氏后裔中流传最广泛的当属“一白二姓”,或叫“石白之分。”即洛阳地区一部分白姓为“石敬塘”之后繁衍。白字一撇出口的“白”姓为石白,不出口的“白”姓为正宗白居易后裔。

    传说,白居易与“石敬塘”同朝奉君时。有一次,“石敬塘”与皇上娘娘下棋,一阵风吹过,棋子撒落满地,“石敬塘”捡棋子时,不慎措到了娘娘的脚,娘娘大哭,告于皇帝,皇上大怒,传旨:“将调戏娘娘罪人石敬塘家灭九族。”白公弄清真相后,急忙上殿面君,皇上见白居易上来奏本,赋诗一首:“大胆石敬塘,敢摸娘娘脚。居易来保奏,究竟为什么?”面对皇上的质问,白公也赋诗对答:“不是石胆大,并非想作恶。风吹棋子落,误摸娘娘脚。”尽管白居易全力保本,“石敬塘”仍未逃脱家灭九族之厄运。部分石姓将祖茔的“石”字上面一横涂去,真于“口”字中,变“石”为“白”,逃脱了朝廷的追杀。这些“石”姓人家也世代改为白姓了。

    该传说实为荒唐之传说,因石敬塘为后晋人,比白居易所处的唐代晚百余年,不可能同朝奉君。这个故事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白居易当朝面君,直言敢谏。编选此故事的人用意在于此也!









欢迎光临 白氏公益论坛 (http://zhbsg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