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氏公益网论坛 - 白氏公益网

白氏公益论坛

搜索
查看: 44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氏先世说(二)》

[复制链接]

34

主题

35

帖子

13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4:2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白氏先世说(二)》

作者:白福祥

        宋代,河南府学助教白慕圣撰白圭墓碑记:公讳圭,高祖胜,胜生乙,乙生澍,公即澍公元子也。澍公居周,以商为业有年…幼耳…通其道。及长,奔于列国商贾间,以“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闻于天下。…商贾尊其为祖…设庙,春秋两祭。景德四年,今上幸洛,追封公为商圣,敕葺其墓…登北邙,…见碑碣荡然…杂草丛生,不禁喟然,遂禀府…墓树碑,越年告峻,以慰公灵。大宋大中祥符元年三月上浣吉旦。

明代,监察御史白良辅撰重修治生之祖碑记:老子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逸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吾祖讳圭,昔□□□施“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之法,又以“智勇仁疆,乐观时变,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天下商贾尊公为治生之祖,万民奉其神,天下立庙,祭祀若缕。我族号曰“治生堂”。宋景德四年,真宗至洛,封公为商圣,慕圣公奉旨葺墓。宋元以降,栉风沐雨,若倾之势。仰先祖之德,以房护之。辞曰:王城北望,邙山之阳,治生我祖,长眠泉壤。嵩岳巍峨,洛水泱泱,圭公之风,山高水长。大明正德十年吉月谷日辛未进士监察御史良辅拜撰。

《中国第一辞典》载:中国传统民情风俗中,许多行业都有“祖师”,所谓祖师,即行业始祖、祖师爷,如老子为道教祖师,孔子为儒学祖师。中国商人祖师白圭,是战国时期大商人,因擅长经商而名满天下,被誉为“中国第一商人”。白圭经商经验和理论,概括为:一、乐观时变,注意生产动向和市场变化。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按供求季节和时机办事,“夫岁熟取谷,予以丝漆,茁出取帛絮,予之食。”灵活处理进销储存关系,从产品丰歉差价和季节差价中取得利润。三、以气候变化预测产品丰歉。四、善抓时机,勤俭经营,能与雇工同甘共苦。“能落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五、讲智谋,讲果断。以“智、勇、仁、强”为经商要领,否则,“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家谱说:“圭,生于周贞定王六年(公元前463年),卒于周显王四年(公元前365年),战国时期的士兼商人,时人尊白圭为祖师。”凡商贾开市、远行、婚丧嫁娶总先到祠堂里祭拜白圭,谓之祭财神,请财神,常常灵验。谱系外有不少圭好施济贫之说。

太史公赞白圭“其有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以千秋史笔再现白圭经商成功之道,为后世所示范。白圭因此被后世商人称作“治生祖”,或称“人间财神”,宋真宗封其为商圣。

白公胜九世孙起。家谱说;白起,生于周显王三十八年(公元前331年),卒于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年)。起父给儿子起名曰“起”,含义希望儿子将来能像战国名将吴起那样所向披靡。因系楚公族之后,时人尊“起”为“公孙起”。公孙起:生于陕西眉县,十六岁从军,事秦昭王。善用兵,初为秦左庶长,后由相国魏冉举荐任主将攻韩、魏。旋升左更。后受封武安君。“武安君者,能抚养军士,战必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封郡在南阳。”(中原之南、汉水之北,而居阳地,故以为南阳。)

白起戎马一生,勇谋兼备,长于野战进攻,未尝败绩,声震天下,无论兵家谋略还是兵家气魄白起均可称雄春秋战国,他是继孙武、吴起之后,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伟大的军事统帅,也是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将领。白起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七十余城,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白起简历:16岁从军,38岁为左庶长。39岁为左更。40岁为大良造。41岁起与客卿攻垣城,拔之。46岁攻赵,拔光狼城。53岁攻楚,拔鄢﹑邓五城。54岁攻楚,拔郢,烧夷陵,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迁升武安君。59岁攻魏。68岁攻韩陉城,拔五城。69岁攻南阳太行道,绝之。72岁武安君为上将军。长平之战大败赵军。73岁十月,秦复定上党郡。74岁正月,秦将王陵攻邯郸,不能拔。秦王欲使武安君替代王陵。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范睢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昭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年),八、九月秦围邯郸,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命迁之阴密(阴密故城在泾州鹑觚县西,即古密须国,在甘肃省灵台县西南)。

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公元前257年),秦昭王使使者赐剑立逼自裁。(咸阳故城亦名渭城,在雍州咸阳县东十五里,京城北四十五里,即秦孝公徙都之者。今咸阳县,古之杜邮。)


司马迁说:“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于应侯。”

司马迁又说: “死而非其罪, 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白起在湖北襄阳地区筑建了白起渠。白起渠载于《水经·沔水注》,它是引汉水支流夷水(今蛮河)的一个灌区。《水经注》中说:“夷水,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旧堨去城百许里,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是陂渠串联的水利形式,今熨斗陂是也。”到了北魏时,白起渠已发展成为灌田三千顷的大灌区。白起为中国的统一立下了不朽的功绩。秦始皇念其忠,封其子仲于太原。

“夷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这是唐代诗人曹邺用《过白起墓》诗来表达自己的不平与惋惜。

白起自刎后,子白仲与其家人在杜邮(今咸阳)守墓。

白氏凡有关创姓始祖白公胜,迁太原始祖白仲,迁韩城始祖白建,迁洛始祖白居易,这些白氏先贤的勋德、官爵,国史多翔实记载。

为了鼎实白氏渊源支脉。我与剑翁二○○六年隆冬重赴山西,时值百年不见寒流,舟车难行。经榆次市白志华宗亲引导,徒步查找白氏生活聚居的村落,多处拜访当地白氏名人、长者,拜谒白氏先贤坟茔遗迹,并赴山西社会科学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拜见王岳红主任,拜见退休不卸职的终身研究员李吉和孟繁仁俩先生,聆听他们对白氏先人所知情况。

十二月二十日我们方寻访到了太谷县农工委主任冀炳礼先生。冀炳礼先生不但热情详细的阐述了太谷白氏情况,还给我们了一份他打印好尚未发表的文章。文章标题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祖籍是山西省太谷县小白乡大白村,古称太原阳邑大白村》。文章主题是《回应二○○六年六月八日太谷报关于白居易祖籍的错误》。文章开头是,在山西省太谷县大白村西(大白窝〈地名〉)有一处三十余亩土地规模的“白侍郎坟墓遗址”,原来坟地内有石柱、碑楼、石碑、石人、石羊、石虎、四不象等设施,是一处高规格的高官墓地……。文章中间说:白侍郎,名邕,白起二十代孙、东晋人,任北魏太守。侍朗白邕之五世孙白建,太原阳邑人(县籍),任北齐太原府尹、五兵尚书,因功赐田陕西韩城。文章后段写道:“大白村因白氏而得名。白氏世代繁衍生存于大白村内。也有部分白氏族人因迁徙而散居于周边村落。注:比较集中的村落有白城、白村、小白村、白壁村”。

我们在冀炳礼先生的帮助下,来到大白村,见到了村长白友福宗亲。他热情的给我们介绍了大白村的古今。说:“咱白家在阳邑、就连太谷算,历朝历代都算大宗大族,山西不少乡名、村名、坟名都是以白氏、“白”字而得。据多处碑载,前朝周遍很多大寺、大庙、古塔尽多白氏捐钱捐物所建。现今能看见的还不少。本村现有2700口人,多半姓白,本村历届村领导,皆有白姓担任。本村前朝分别建有四座白氏祠堂,文革全部被毁,族谱、分谱、家冢图案原本不少,但无一逃过十年文革浩劫。大白窝亦叫侍郎墓,这里埋着四太守、一侍郎、一郡侯。原占地三十多亩,上至秦汉下至文革前,这坟地里的大小坟冢数都数不清。”

我们跟随白友福宗亲出村西北三里就到了“大白窝”,当地人把“坟”念作“窝”,这是远近皆知的地名。他在白氏墓地指着远处说:“你看咱这墓陵,坐北朝南,西高东低。头枕金岗堰,面向乌马河,东牵圪铛寨,西拽沙沟。”这地形地势恰恰照应着“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真是虎踞龙盘之风水宝地!

在山西太原,我们还获知了不少有关白氏家族中我们所不知的白氏根底,这些根底不是亲临当地是无论如何也是不会弄明白清楚的。

白起子白仲(前283-210年),秦始皇封“太原郡”。白起二十世孙白邕(375-454)太原郡守、侍郎。自秦始皇封武安君白起之子仲于太原,至邕为太原太守,白氏在太原终成望族,邕卒,葬太原阳邑大白坟。

唐《北史》卷五十五白建条:白建,字彦举,太原阳邑人。初入大丞相府任兵曹,典文帐,明解书计,为同局所推。天保末,兼中书舍人。孝昭辅政,除大丞相骑兵参军。河清二年,除员外散骑常侍,仍舍人。三年,突厥入境,代、忻二牧悉是细马,合数万匹,在五台山北合谷中避贼。贼退,敕建送马定州,付人养饲。建以马瘦,违敕以便宜从事。戎马无损,建有力焉。武平末,历位尚书、特进、侍中、中书令,封高昌郡公。

建父显,赠开府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建虽无他才伎,勤于在公,以温柔自处。与唐邕俱以典执兵马,致位卿相。诸子幼弱,俱为州郡主簿;男女婚嫁,皆得胜流。卒,赠司空。

唐《北齐书》卷四十列传第三十二载:齐朝因高祖作相,丞相府外兵曹、骑兵曹分掌兵马。及天保受禅,诸司监咸归尚书,唯此二曹不废,令唐邕、白建主治,谓之外兵省、骑兵省。其后邕、建位望转隆,各为省主,令中书舍人分判二省事,世称“唐白”。

白建,字彦举,太原阳邑人也。初入大丞相府骑兵曹,典执文帐,明解书计,为同局所推。天保十年,兼中书舍人。肃宗辅政,除大丞相骑兵参军。河清三年,突厥入境,代、忻二牧悉是细马,合数万匹,在五台山北柏谷中避贼。贼退后,敕建就彼检校,续使人诣建间领马,送定州付民养饲。建以马久不得食,瘦弱,远送恐多死损,遂违敕以便宜从事,随近散付军人。启知,敕许焉。戎乘无损,建有力焉。武平末,历特进、侍中、中书令。建虽无他才,勤于在公。属王业始基,戎寄为重,建与唐邕俱以典执兵马致位卿相。晋阳,国之下都,每年临幸,征诏差科,责成州郡。本藩僚佐爰及守宰,谘承陈请,趋走无暇。诸子幼稚,俱为州郡主簿,新君选补,必先召辟。男婚女嫁,皆得胜流。当世以为荣宠之极。武平七年卒。

《北齐书》与《北史》书对北朝白建的历史文字资料虽有增减,然而中心主旨却是一致的。建立功于高齐,赐田于韩城,白居易的曾祖父白温(字孝德),任朝请大夫、检校都官郎中,从韩城迁至下邽。

有关白建之父白显的记载:明《山西通誌》二○三页载:白开府墓,在榆次县东南三十里要店村。名显小字长命,以子建贵,赠开府;明《永乐大典太原府誌》记载:齐赠开府白长明墓在县东北三十里,侍中白建之父也。今按碑文云,名显字长命,以建贵而赠官,与本史传同,则旧经之言误矣,当以碑文为证,今碑文剥落。清乾隆《太原府志》记:北齐白显墓在县东北二十五里要店村,起之裔以子建贵,赠开府仪同三司,墓前有石羊二,碑刻磨灭。

韩城是我祖北齐五兵尚书白建所居之地,亦是我神往的地方。经白剑宗贤与韩城多次电话联系,寒食节前白园祭祖后,予又随剑翁赴韩城寻根。

韩城市地方志办公室徐永民主任相继请来退休多年的《韩城市地方志》九○版的贾主编,《古老的韩城》的作者高增岳先生,他们均是研究韩城的学者。他们不但详细给我们介绍韩城白氏古今分布居住的情况,并协助我们将《韩城市地方志》、《韩城文物志》、明万历年编的《韩城县志》一至八卷、《韩城文史资料汇编》,韩城市地方志内所存有关北齐五兵尚书白建以及后裔居住地、迁徙地、墓葬记载。

韩城白氏先茔名曰王防莽,有关史料记载:白建及后辈皆葬于此地。墓地位于今韩城城西区苏东乡西金盆村西北,地势西高东低,东临黄河,距市区三点五公里的高地上。

1986年4月上旬,村民烧砖取土时发现四座墓穴。两座墓穴型制不明,两座墓穴墓室尚有部分残存。墓为竖穴南北向,出土白敬宗墓志一合,其它随葬物品不知所踪;1988年11月20日还是烧砖取土,在距白敬宗墓十米处,又掘开白公济与姚氏夫人合葬墓。出土文物数件。墓地已无坟冢,但当年取土烧砖吞蚀坟冢的砖窑尚在。我们拍照、画形,上香焚纸、淋酒跪拜,遥祭先祖亡灵。

在韩城市博物馆,我们拜会了韩城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兼博物馆馆长吉英逊先生、已退休的第一任馆长任喜来先生、前任魏馆长等。我们表达了洛阳白氏对韩城人民的敬意,博物馆给我们提供了我祖公济、敬宗两方墓志的拓片。

细读《白公济墓志铭》拓片而知:墓志铭是第四子敬宗撰文,墓志显“公济,字子捷,本太原人也,秦将武安君起之苗裔、……。有嗣子六人,长曰宗佑,仲曰宗晟,季曰元珪,次曰敬宗,又曰仲儒,幼曰敬璋,姚氏夫人大中九年岁次乙亥十一月丁未朔四日已酉合葬于东原去庄三里,袝先茔域也”。云云。

白敬宗墓志刻《大唐故白府君墓志铭》曰:敬宗会昌六年八月二十日终于私第,享年三十九岁。白建七代孙,高祖温、曾祖鏻,父公济,长子知让同州衙推,幼子知礼,故同州防御散将,享年二十三,归葬于先茔,长子知让命笔撰文等等。

至此,我们核实捋顺了阳邑侯白建后裔繁衍、生息、归葬的详细资料如下:

白公胜三十二世孙白建(公元516-576)。五兵尚书、阳邑侯,迁韩城始祖。


据明万历年编的《韩城县志》载:白田村,在香山下(韩城香山),白乐天先世所居也。

《左明俯梦石解》一百三十二页亦记载:白建,北齐五兵尚书,有功与时,赐田韩城,子孙家焉。今白田村其故里也。后白少傅封冯翊县侯,家下邽其徙居云云。

由此详知:白建子士范、士通、士逊居韩城县临汾乡紫贝里。墓地王防莽位于今韩城城西区苏东乡西金盆村西北。墓地东临黄河,西高东低,距市区三点五公里的高地上。

白建孙仁宪、仁宽、仁哲、志善、君恕、君慜、志贞,居韩城县临汾乡紫贝里。白建四世孙白温,字孝德(671-731)葬下邽,白温六子中,白鍠支脉已有详考。白鏻有两子,长子季康后裔葬下邽,次子季论后裔葬韩城。季论——公济六子:宗佑、宗晟、元珪、敬宗、仲儒、敬璋;敬宗两子:知让、知礼。葬韩城先茔。

白鍠后裔除居易后裔葬洛阳外,其他均葬下邽县义津乡北原(今渭南市临渭区龙背乡北程村白氏先茔)。

白建三子:长子士逊孙:大威、弘俨迁居洛阳毓财里(今洛阳老城敬事街)。士逊孙:大照迁居洛阳,居兴艺里(今洛阳老城启明西路南),他们葬洛阳平乐乡(一个祖坟)。次子士范孙:义宝、贵迁居洛阳,居安众乡安众里。义宝子知礼,贵子忤贵是叔伯兄弟,他们一个祖坟,葬邙山安川里(洛阳城东北二十里邙山之阳)。三子士通孙:温(字孝德),迁下邽县,葬义津乡北原。

白建长子士逊,北齐·散骑侍,生三子:君恕、君慜、志贞。君恕,国初员外、散骑常侍、仓部郎中、太常少卿、封邵陵郡开国公,参神尧皇帝霸府仓曹转开府大将军加太常卿;

君慜(士逊次子),皇嘉州刺史(今乐山、峨眉等地);士逊第三子志贞无记载。

君恕子大威,持节沧、绵、梓三州刺史;大威子羡言(643-713),羡言有十子,仲曰庆先,季曰嗣先,墓志显,居洛阳老城毓财里(今敬事街)一带。葬在邙山之阳平乐乡。

庆先,初任太庙斋郎,御史中承张守圭的燕蓟判官,解褐拜通直郎、徐州沛县尉,调补定州无极县丞。君昆季繁众,皆相次而卒,给熟奚粮,奚叛遇害,葬于河南县平乐乡原先茔,子齐云等;嗣先,汉州参军,并先夫人龙集戊戌(698年)而逝。羡言夫人卒洛阳毓财里,齐云(庆先子),葬在邙山之阳平乐乡。

慎言(686-739),丹州、襄州二司马,易州长史。大照元子袭邵陵郡开国公,薨于襄州司马之官舍(今湖北襄阳)。安厝于汜水县东表圣乡大岯里平原之新茔(迁葬洛阳平乐乡)。子涓敬述遗风志于幽石。慎言墓志:“襄州司马,袭邵陵郡开国公,其先轩辕之裔,受封于楚,后迺子男鼎盛。食邑于吴,号谥荐兴,英□间出,累袭边宠,封于太原。曾(高)祖建,北齐骠骑大将军。祖君恕,散骑常侍、仓部郎中、太常少卿,封邵陵郡开国公。父大照,授朝散大夫,拜通事舍人,嘉州治中。公即治中之元子,薨于襄州(今湖北襄阳)司马之官舍,春秋五十有三。嗣子前郓州(山东郓州今荷泽)须昌县(今东平)令,名涓”。涓:前郓州须昌县令(郓州:今山东荷泽,须昌县:今东平县)。

君慜子弘俨,沧州别驾(沧州,今河北沧州)、潭州录事参军(潭州,今长沙)。弘俨子知新(654-715),授常州武进县主簿,累蜀州清城县丞(四川灌县)、越州诸暨县丞。又迁河南府王屋县丞、汴州封丘县令,终于官次,卒在封丘县。墓志显,居住兴艺里(今启明东路南一带),皆葬洛阳北邙山平乐乡。

仵贵(公元552-614)字德谦,生在南北朝梁元帝萧铎承圣元年。韩城县令,居住洛阳安众乡安众里。卒于安众里(今洛河南岸茹凹村一带),葬邙山安川里。

义宝,赠锦州司马(四川绵阳)。居洛阳兴艺里(今洛阳老城启明西路南),葬洛阳城东北二十里。义宝墓志说:“义宝,字休□(638-691)唐绵州司马祖玄范,歧邑郿人。白起之枝胤。隋青州北海尉。齐代之间,“南阳卑秩”。知礼(673-734)字崇敬,唐祚中兴,授公为游击将军、右金吾郎将,复转中郎。开元十三年(725年),东封登坛,改右清道率府率。赐紫金鱼袋。十七年(729年),敕令内使送紫袍金带。十九年(731年),銮舆幸洛,改左监门卫将军兼右万骑使。寻后一年,特加三品,制授可左监门卫将军,勋使如故,其年幽府破奚,以表贺。皇帝批云:卿尽忠列,与国同忧。闻扫贼徒,固多庆快,所贺知。合葬于洛城东北二十里旧茔。知礼有五子:万湜,右领军卫京兆府匡道别将。父知礼卒,子万湜京师迎亲丧,发徙祖坟。为父知礼作墓志铭;如玉,吏部选。奇玉,绛州长祚府别将(山西新降);进玉,右武卫中将;光玉,京太庙斋郎。葬城东北二十里旧茔。

公济(776-831)字子捷,嗣子六人,宗佑、宗晟、元珪、敬宗(为父公济撰墓志铭)、仲儒、敬璋。葬同州韩城东原去庄三里王坊莽祖茔(今韩城西区苏东乡西金盆村)。公济墓志说:“(曾)祖讳璘(鏻),皇任扬州录事参军。(祖)父讳论,皇任坊州宜君县令。”敬宗(808-846)字子肃。长子知让撰墓志,归葬于韩城东原去庄三里王防莽先茔;敬璋,试左金吾卫兵曹参军兼同州防御押衙,葬韩城王防莽。有女一人,适彭城刘仲文府君;敬宗长子知让,前同州衙推(为父敬宗撰墓志铭);敬宗幼子知礼(年23卒),故同州防御散将,归葬于王防莽先茔。

唐以后,白氏代有名人,如诗仙白居易、宰相白敏中、新罗大相白宇经等,纸短话长在此不能详述。余有感于先贤功德,获祖公荫庇后嗣昌旺,故恳叙其卓行,叩首沐浴记之,以垂世范。

白福祥于洛阳财会中专学校

二〇〇九年七月三十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白氏公益网

GMT+8, 2024-4-29 06:47 , Processed in 0.1148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