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016级 白佳也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
所谓烙印,自生而有,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家与国,便是烙印的两种存在方式。
我从我的父辈们手中接过来的,是白家,是姓氏,是血脉;
我从浩荡历史的手中接过来的,是中国,是肤色,是精气。
这是两种前世今生的归属,与生俱来的属性,渗入骨肉的气质,相随一生的责任。它们相辅相成,白家人切切实实地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生生不息,而中国上下五千年的风气,也鲜活在白家人不息的传承里。
我的白家,血缘从一开始就来自黄河,祖辈们耕耘在赤诚的黄土地上,无法遥远的追溯,也没有卷帙浩繁的家谱,我只见过爷爷的脸,去过太爷爷的墓,但是沉默的土地,群山与万壑,漫山遍野的庄稼,与浇灌着它们的白家人的汗水,记录着这个姓氏的艰难不易,刻画下这个姓氏自强不息的品质,为享有这个姓氏的每一个人都打下鲜明的烙印。
自父亲始,这一个家族,才摆脱了生于农村,没于农村的命运,父亲用他坚不可摧的意志与脚踏实地的努力,将家族的足迹从陕北的山野一隅,延伸到了城市西安,他凭借英勇救人的事迹被誉为“好心司机”光耀姓氏,他用自己数十年的打拼,将这个姓氏又光荣地交到我的手里。“白”字当头,做人做事,为学为文,待人接物,便容不得半分杂质与虚假。从一笔一划地学写“白”字开始,到而今手捧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一直都不曾忘记过自己身上的烙印,一直都不曾忽视过身后族人注视着的目光,一直都不曾丢失过来自广袤土地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一直都无比清楚,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千年白家,英才辈出,家国之念,位卑不忘。
这样的意识,家姓的意识,家国的意识是在十多年的成长中逐渐清晰起来的,我从“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白居易笔下,看到了一个诗人对国家的责任;我从“纂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独见川流血”的白朴的叹息里,听到了江山异代的伤痛;我从“指挥能事回天地,学语小儿知姓名”的白崇禧将军那里,见识了白家人为国为民血荐轩辕的魄力;我从“独来独往,无人理会的自由”的白先勇那里,窥见了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昆曲的魅力:我从在“当下的时代,平静的心灵才是真正的奢侈品”的白岩松眼中,看到了一个新闻人替社会替大众发声的担当。这个姓氏,总是与这个国家紧紧相连,这个家族,总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承担职责。
家国精神,家国情怀,从不是因话语或文字而具有力量,而是通过内心的辨明与坚执,理性的判断与立场,而后成为每一个家族,每一个人的烙印。珍妮特温特森曾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时间的容器,过去的,现在的,以及无穷无尽的未来的时间,都在我们的体内流转。”
今日,我即将成年,明日,我将踏入社会,背后的烙印,在隐隐作痛,似乎已不甘于沉寂,似乎在提醒我,在今后的日子里,做白家人,做中国人,一定有所贡献,一定让世界变得更好,一定将这一个姓氏,这个国家,变得更好,再传入下一代人的手中。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