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荥经 白潇义 韩国庆熙大学留学生
小时候翻爷爷的书,总能在扉页看见相同的题字——“潞河白X识于XX”,怀着好奇询问,爷爷说,我们家祖籍北京(通州),爷爷的爷爷因为做官来到四川,从此我们这一支便在天府之国落地生根。爷爷还絮叨起白居易、白起、白朴、白什么来着(清朝的时候做过尚书的先祖)……年幼的我总是不耐烦的跑开,觉得那些故纸堆里的老人和我隔着遥不可及的距离。
永远记得二年级的那天,第一次在铅印的语文课本里读到白居易的《草》,那一刻,心底抑制不住的自豪油然而生——我家姓白的!——要知道,全校我是唯一一个姓白的学生啊!以后每每读到白居易的诗句,心里便有了自然的亲近亲切之感。
年岁渐长,阅读渐丰,一个个白氏先祖便在我的脑海里鲜活起来——
白乙丙,知耻而后勇,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
白公胜,《史记》载“好兵而下士”。
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有“商祖”之誉。
白居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
白崇禧,胆识超人,用兵机巧百变,谋略深长,记忆力惊人,甚至日本人也称之为“战神”。
白先勇,被赞誉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
……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白氏先贤,文治武功,为家,为国,涂抹上浓墨重彩。白氏的“家”史也因此而与中“国”的历史交织在一起,再分不开。而我,也因有着白氏的血脉而骄傲!
爷爷脑溢血抢救过来后成了植物人,在医院一躺五年,再不说话。我也在瞬间长大,开始懊恼当初的年幼无知,年少轻狂——白家的根断了——我再也追溯不到白氏的渊源!经过爸爸多年坚持不懈的寻找,一个偶然的机会,终于和远在上海的一个同祖同根的伯父联系上了,并从他手里拿到了一份他祖父历时三十年追根溯源,于1933年印制的《潞河白氏宗图》。
“吾宗远有世绪,载在左氏传者名乙丙,见于太史书者名起,秦昭王用为左庶长,封武安君,高齐时有名建,仕至五兵尚书,赐田韩城,子孙徙下邽,历汉晋而至唐季,谥文公,赠右仆射,刑部尚书。晋秩太傅名居易,字乐天,号醉吟先生,又称香山居士……”捧读宗图,我泪盈于睫,这一次,我清晰的看见我们这一支,“金水木火土仁义礼智信”,随着先祖们的出将入仕,如伸展的枝丫,枝繁叶茂,漫延开去,江苏,上海,浙江,四川,山西,河北,陕西……血脉流淌,混入中华白氏,浩浩汤汤。
白月,十二世祖,我们这一支的北迁始祖。
白镕,七世祖,为官清廉,公正不阿,选贤任能。以伯乐之目,推荐和提拔周天爵、林则徐、郭尚光与邹正筠等朝野知名人士。白椿,高祖父,候补通判入蜀,工书法,入董其昌之堂奥。
白桓,掌选,清严慎密,吏不能欺,为时所称。
白曾炽,曾祖父,清末四川多县任县长,著名花鸟画家,成都“生香馆”(画院)创始人。
随手在电脑上百度宗图内名字,白浚仁、白宗仁、白诚仁、白体仁、白淳仁……父辈族人,在各自的岗位,各自的领域,皆有所成。
“家国两相依,有国才有家。”白氏先贤早已将家族历史与中国历史结合起来,展示了国与家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国兴家昌的双赢画卷。虽然,作为一个还在求学的孩子,我尚不能有豪言壮语的资本,但,亦定当以先祖为榜样,树立“穷则独善其身,达泽兼济天下”的伟大理想,继承白氏家风,踏实走好每一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段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为家,为国,弘扬白氏,心系天下!
四川学子白潇义
2015.8.18夜于韩国庆熙大学